bet36体育在线

School Profile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 校长札记 正文
校长札记

校长札记(11)——高校职称不应是“通用粮票”

2018-08-26

《北京青年报》2012年5月7日的一篇文章:“遏制高校职称评审腐败关键要取消通用粮票”写得何等好啊!文章说:“高校职称评审要送礼,并不是湖南一个地方独有的现象。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大幅度改革乃至取消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以教师聘任制取而代之。把评定、选拔和聘用教师的权力下放到高校。”

高校职称的评审制度以及“通用粮票”制度,不仅是请客送礼等腐败现象之根源,而且是当前高校诸多弊端之根源:

一、限制了人才在各大学之间流动。从高校职称评审制度的设计初衷看,似乎“通用粮票”更利于人才在各大学之间的流动。殊不知,它显然有利于人才在同档次的大学之间流动,但却限制了人才在不同层级大学之间流动。而后者的流动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一个学校的局部看都更有价值。例如一个低层级学校的教授也许愿意到高层级学校去当讲师,这对学校和教师都很好,但“通用粮票”制度就行不通,因此这种流动就被阻碍了。同样,一个高层级学校的副教授也许愿意到另一个低层级的学校当教授,学校也有同样的意愿,但“通用粮票”制度也阻碍了。

二、限制了人才在各行业之间的流动。国外大学与行业之间流动是畅通的,关键在于它们的职称是“地方粮票”,且由学校自主决定。你可以看到一些政界、商界、科技界人物经常回大学当教授,大学教授又经常混迹政商两界或者到企业搞科研。这种流动,促进大学教授走出象牙之塔,也促使产业精英进入大学殿堂,使其教学和科研都与产业紧密融合。而“通用粮票”及其评审制度,一方面使外人进不来,另一方面内人又出不去。教授只能闭门造车,最多搞点隔靴搔痒或者自娱自乐式的“科研”。教学与科研脱离实际是为必然。

三、阻碍了人才的内部竞争:职称“通用粮票”一定终身受用制度,严重地影响了内部人才竞争和各项管理工作。你看所有的大学都必须按职称论资排辈。在安排职务、争取项目、发表论文,以及各种头衔、福利等一切有名、有利之事,年青人在评上教授之前,一定要“甘做人梯”,等到熬成了婆婆时,青春已逝、创意全无!这就是为什么今日之大学,满堂皆教授、无人是俊杰。

四、导致了教师学术懈怠、不思进取。拿到“通用粮票”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尽管大多数学校都有教授发表论文的规定,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例如某高校规定教授在任职期间至少在B1级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但后来相当多人办不到,只好改为“三篇B2刊物相当于一篇B1刊物”。这有点类似于规定“100项校级科研等于一项诺贝尔获奖项目”。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通用粮票”一定终身,学校无可奈何。

五、全国划一的评审标准,起到了不良的学术导向。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反应其从业者学术水平的标准应是千差万别的。但目前的评审标准,主要是从论文和课时完成量两个方面考核的。而后者即课时完成量实际上是熬时间自然完成,故真正的考核标准实际上只有一个:科研论文。这就是大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源所在。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居全球所有国家之冠。但其中有原创价值的有多少?有实践用途的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是抄袭之作?这些论文,耗费了国家多少财力物力,耗费了无数知识份子多少精力和时间,这些论文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恐怕唯一的用途是拿来评职称。

写到这儿,我想起大概八年前的一件事情。当时,世界500强的甲骨文公司和西南财大签署了共建金融电子化中心的战略协议,我是负责具体实施这一战略的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主任。甲骨文公司一年前还和另几所全国名牌大学签了类似的战略合作协议。我到其中一所令人敬仰的大学去考察学习。该校负责实施这一项目的院长告诉我:甲骨文的这一套东西非常好,无论理论还是技术上都是世界一流的。但他们学校没有教师愿意花功夫去学,因为它太难,一个专业人士都要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掌握并运用于教学工作中。而同样的时间,教师可以写一本专著了,两者在未来评定职称的份量完全不一样。我当时听了既感慨又振奋。感慨什么就不说了,振奋的是我完全有信心在这个项目上胜过全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几年下来,我以一个三本院校的人力和财力,胜过了所有与Oracle合作的名牌大学,被Oracle誉为:亚太地区最成功的合作院校,在bet36体育在线召开了两次有亚太地区几十所大学参加的国际合作会议,bet36体育在线这个领域的毕业生成为行业翘楚。

以中国之大,人口之多,现代社会人才标准之繁杂,即使仅仅在高校领域要想试图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人才等级标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的结果是,等级确实依靠国家之权威建立起来了,但人才或被摒弃、或被扼杀。初衷是为了选拔、培育、保护和激励人才的一套机制,最终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薛涌先生在分析中国的科举制度时,将同时代的日本作了对比,他指出,与中国科举同时代的日本没有这样一套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但这样恰恰就培育了民间的人才选拔制度,导致了日本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而中国的这套科举制度,“赚得天下英雄尽白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果是百业凋零,国力衰败。

把人才评定、选拔的权力下放给基层、下放给民间,那里才是最能鉴别人才真伪的地方。至于全社会的横向人才比较,自然会形成各种认证机构进行评估。

最后还应当指出的是,过分强调全国统一的人才等级制度,是农耕文化的体现,是封建残余思想。当代文明社会的总趋势和基本特点是淡化等级。学衔和学位、荣誉称号等东西一样,是激励的工具而不应是阶级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