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天府 正文
媒体天府

【教育导报】师者,育人无声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bet36体育在线思政教研中心 付婧芳
2020-07-13
媒体

 

党的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么,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也必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书在校内,育人却无声而久远。而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该是深远而长久的。

一、从知识到智识

高校教师传授学生专门的学科知识,而根本目标是使学生首先成为人,高校教育首先是普通人的教育。为人者必要知普通的知识,其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青年是一个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最关键阶段,开始向内追问,因此,塑造完整的人格成为一个青年自我成长至为重要的内容。高等教育在大学校园内完成,又必须要超越“大学校园”,显示自己是最高使命的教育——即为人的一生塑造完整人格。那么,如何帮助帮助学生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写作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么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理念提出的重要问题。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师也需要如此。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学生更有知识。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与知识相对应的“智慧”也并非只是能力,它是人类在生存世界里有价值导向、有问题意识的知识。智慧是一种良善、光明的能力,是一种积极价值观和批判意识的体现,相对于机械地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来说,“应该怎样”和“为什么”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唯有此,教学生知识才能提升到更有意义和更高一层的“求智识”。

学习知识可以改变无知,但却不一定能改变愚蠢。人们普遍认为智慧与年长是共生关系,年龄较长的教师因个人的经验阅历可能看起来更富有智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智慧”也可能是已有知识的重复使用。有专业知识的人被误以为就是有智慧的人,但是前提是只有那种对人类具有综合认识能力的知识人士才被称为“智慧者”。知识是具体的,智慧是统一的,到了现代,原本对智慧的统一追求受到了威胁。多元的价值取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能从中进行辨别,如果一名学生只有高超的智力而无独立是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样会价值迷失,甚至为之所害。那么,高校教师必须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前,在青年的内心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人。

二、师生信任关系的建立

诲人不倦,优秀的教师定是那些真正关心学生和极富同情心的人。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源自于对学生的关心,这种东西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入人心的亲和力。我认为,教师教学应该秉承这样的宗旨:我们把时间、精力、心血花费在学生身上,因为我们关心我们的学生,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把他们作为人和学习者。

无论是课上课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良好的师德对让学生有信任感和亲切感,而良好的师德又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修养之上。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不再是可以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言传身教,即便从交谈中也能感觉到有可以向老师学习的东西。

师道之传授更多的是课堂之外,一旦同学生建立起信任,学生会对你的建议也更为重视。但是,即便是在知识和经验层面相对较为丰富的教师来说,都必须小心而谦虚地确保自己的建议是基于充分的事实并进行缜密的推理后得出的,告诉他们自身享有的选择权,没有任何人强迫他们。教师是尽力帮助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这会给学生更多的信心确信他们自己能做得很出色。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同时也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这会成为自己反思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参照。因为有这样的契机,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信任能产生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毫无责难和受窘之虞,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观点和理解方法。这样轻松的体验得益于老师海纳百川的气度,对自身和自己学识有谦虚感的人身上这种东西的线路是最常见和最明显的。

因此,真诚地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步。教师的优良品德可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可以言传身教,育人于无声处。学生从教师这里获得的精神馈赠,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影响深远的。

三、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为己之学”应该是最能代表中国教育传统精神和传统教育理想的一句话,即便进入现代社会,不断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依然享受着这传统教育理念的馈赠:为师者如何使学生和自己都获得自我满足。

(一)自我和国家关系的教育

教育的内在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为了自己满足。那么,既然教育的基准目标是个人的乐趣,社会意义又怎么可能在教育中伴有重要的地位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悖论:个人目的之所以达成,原因正是个人目的也是公共目的。“古之学者为己”的充满个人意义的理想在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寻求一个可以将个人所获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国家是使对所有人的持久教育得以进行的框架,因此它关心青年的教育。因为,正是通过教育,才产生出那些在一定的时候必须出来维持国家的人。”[1]因此,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完善和发展,更在于它是社会制度或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人固然必须全心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以及与知识的融合,他必须同时不忘自己的到的成长带有社会意义。”[2]教育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诚挚地融合到整体的精神中去,应该带领孩子们去领略一种整体的崇高。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价值

一名教师时刻要有危机感,即时刻要认识到你总是有要学习的新东西,因为你要应对在特殊时间有着各自不同志向、疑惑、误解和无知的具体学生。因此,这需要教师不仅对学生的独特价值给予认可,同时也对自身的独特性有所要求。

在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学生”这个称谓,同时,他们又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人格。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寻找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他们不以学生优劣进行差等划分,而是寻找每一位学生可以带到课堂上来的种种能力。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做出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

因为学生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会思考到一些他个人认为是重要、常见、普遍的问题,与他的知识兴趣、问题意识、思考习惯、心理感受方式等特点有关。因此,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不仅在课堂,更在生活中。教师需要对上课的内容进行设置和安排,内容的意义首先来自于教师自己认为有意义。教师的知识兴趣和问题意识对学生的知识兴趣和问题意识有直接影响。教师具备并在讨论中自然流露的知识准备、学术热情、思想的深刻和广度、人文气质、思考和表达方式等等,时时刻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必须要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姿态,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认可,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大学必须是一个学习型大学,与教师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两者有关。而大学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也在于人人参与以及师生共同维护该团体的责任。教师是教育之本,育人无声,传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