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2
大
中
小
来源: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交城分局
尊敬的张思未、孙晓宇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加强企业厂矿环境保护与道路安全的建议”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办理结果报告如下:
一、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为切实加强bet36体育在线:企业厂矿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结合今年以来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相关要求,我局将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守底线和促发展相结合;坚持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不放松,严格要求企业自律守法不放松;推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渐进式执法,强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全过程执法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将日常巡检与不定期抽查有机结合,制定详细的执法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频次、检查重点。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根据其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处置。一是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充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注意区分违法案件是否属于主观故意,以及造成的后果影响,不搞“一刀切”,运用提醒告诫、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守法。对轻微违法企业依法不予处罚,给予适度容错空间。二是严格执行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严格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违法证据充分、法律适用准确、裁量范围得当,实现类案同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针对企业不同程度的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梯度化处罚标准,明确罚款金额区间、整改期限等。对当事人确有困难的,依法依规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
二、强化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为有效解决环保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县将多管齐下,构建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机制。对于我局来说,为优化执法监管效能,全面贯彻上级“无事不扰”政策,严格落实减少入企检查频次要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网络,通过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实现污染源全时段、全流程动态监管。我局计划向财政部门申请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购置先进在线监控设备、无人机巡检系统等,确保智慧监测网络持续迭代升级。从长期来说,制定环境监测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制度,设立运维专项资金,定期对在线监控设备、无人机等进行检修、校准和软件升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对于企业新建或升级改造的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净化设备等项目,根据项目投资规模、技术先进性等因素,帮助企业升级向上级部门申请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对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根据技术设备的减排效果、创新程度等指标,给予企业政策倾斜,切实激发企业主动减污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提升企业厂矿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环保氛围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厂矿内部,计划开展“环保进车间”系列活动。活动将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组织环保专家、执法人员深入企业,举办环保宣讲会,向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详细解读最新环保政策法规、企业应履行的环保责任与义务;第二阶段,收集整理国内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和环保治理成功案例,通过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展示,以真实案例增强宣传教育的警示性和引导性;第三阶段,开展环保技能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员工传授污水处理设备操作、废气监测仪器使用等实用技能,切实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与实操能力。
在社会层面,将充分利用我县融媒体、官方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线上多元化宣传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环保宣传。内容涵盖环保知识科普、政策解读、本地环保工作动态,定期发布本地环保成果与典型案例,展示企业环保改造的成效与经验等。同时,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安全宣传日”“宪法日”等组织线下活动,设置环保周边奖品,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四、环保科技创新规划
为推动企业厂矿环保治理水平的提升,我局将在资金支持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县财政申请环保科技创新经费。对于企业开展的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根据项目的研发难度、预期减排效果、市场应用前景等因素,鼓励企业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建立“环保先进技术设备库”,筛选我国先进且适合我县产业特点的技术(如煤化工行业的废水近零排放技术、铸造行业的砂型再生利用技术),定期邀请环保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环保设备选型、污染治理工艺优化等实际问题,与企业共同开展环保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我县环保治理的整体水平。
当前,bet36体育在线:正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导向,持续深化企业厂矿环保工作。通过建立污染源动态监测清单,运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精准溯源;组建环保专家智库,为企业定制“一厂一策”治理方案,提升科学治污水平;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等法规,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但环保治理是长期系统工程,我们将紧盯工作实效,不断优化政策举措。未来将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保信用分级管理等制度创新,推动企业环保责任从“被动整改”向“主动作为”转变,同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凝聚全民治污合力,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样板。
再次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