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5 大 中 小 来源: 县文化局
“琉璃咯嘣”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特殊音乐玩具,它是用紫红色玻璃制成的,状如瓶形葫芦,其壁很薄,重量很轻,底部平面,薄如纸,用嘴唇含瓶口轻轻一吹一吸,其底部玻璃薄面即上下颤动,发出 “咯嘣、咯嘣”的声音,清脆悦耳,深受儿童欢迎。据史料上记载,中国各地类似"琉璃咯嘣"的手工制品都源自山西交城。bet36体育在线:夏家营镇覃村是“琉璃咯嘣”原始产地,已有四百年的生产历史。
交城琉璃咯嘣的产生,和交城瓷器生产有密切关系。唐代,交城窑生产瓷器,是著名的花瓷腰鼓产地之一,并且已经运用“铜红釉”。铜红釉是瓷器生产中的尖端技术,釉色鲜红(一称霁红、祭红),烧成难度极大,产品十分名贵。交城琉璃咯嘣在筑炉、吹制、配料多方面的制作技艺秘传不泄,因此成为在全国以至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绝活。熔化琉璃的炉子所需砌炉材料是就地取材,十分简陋,是用砖头与黄土砌就的,不砌烟囱,不要鼓风。对场地要求也不苛刻,无论室内室外都可砌炉生产,完全是家庭作坊的格局。"琉璃咯嘣"的制作过程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其中火候的掌握可是个硬功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交城琉璃咯嘣嘣老技师按照师傅代代相传的配方,在玻璃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铜屑、铁屑,再结合火候的运用,即能熟练地掌握艳丽的紫红色玻璃薄膜技术。
琉璃咯嘣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破碎,在“小心割破手!”“小心碎玻璃片划破嗓子,吃进肚子!”的一片谴责声音中,琉璃咯嘣发展步履维艰,数百年中始终没有摘掉危险品的“帽子”。现在的父母允许子女玩琉璃咯嘣的更少了,这是市场萎缩的原因。 如今,传统的"琉璃咯嘣"工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由于工艺独特,"琉璃咯嘣"无法用机器制作,纯手工的工艺局限了它的发展,使得这一传统工艺更加宝贵。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琉璃咯嘣"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玩具,与对联、年画、剪纸等一起成为我国北方乡土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交城琉璃咯嘣制造工艺独特,造型稚拙朴素,具有珍贵的民俗文化价值。2006年12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