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大 中 小 来源: 吕梁市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近期推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典型经验,山西推动绿色发展,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相关做法位列其中。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自2017年以来,山西就展开了对汾河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的治理。
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山西,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山西牢记嘱托,奋力作为,做好流域治理文章,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水生态修复治理
进入冬季,汾河沿线的湿地公园,白天鹅、褐马鸡、白鹭、苍鹭各种野生鸟类接踵而至,汾河流域成为越来越多候鸟迁徙转场停歇的“中途岛”,有的候鸟干脆变留鸟,汾河成为它们越冬的新家园,这些飞翔的精灵给冬日的汾河增加了一抹亮色。听流水潺潺、赏晚霞漫天,四季轮回,站在“汾河晚渡”观景平台上远眺,画舫古朴典雅、晋阳桥雄伟绚丽,呈现出一幅河、舫、桥、山浑然一体的秀美画卷。
根据国家公布的监测数据,2022年1月—10月,汾河太原段6个国考断面中,汾河水库、上兰断面为Ⅰ类水,李八沟、迎泽桥断面为Ⅱ类水,韩武村、河底村断面为Ⅲ类水。这是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太原国考断面首次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标志着汾河太原段水质继2020年6月全部退出劣Ⅴ类以来,又一次质的飞跃。
从2017年至今五年多的时间,我省让汾河实现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美好愿景。“这几年在汾河治理方面我们确实是做了很多工作,太原国考断面能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水体,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一是大力推动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先后实施了汾东污水处理厂、晋阳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推动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全面达到Ⅴ类标准;二是实施九河的综合治理,通过对九河源头区的水土保持、河道治理以及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等系列工作,九河已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三是大力实施生态护岸改造、人工湿地等生态化的治理工程,进一步促进了汾河太原段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处处长赵亮说。
进入“十四五”时期,汾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进入了彻底根治污染顽疾,全面推动水生态治理的新阶段,bet36体育在线:、省政府提出要实施汾河流域大保护、大修复、大治理工程,明确到2025年,汾河流域21个国考段面要全面实现Ⅲ类及以上的优良水体,以高标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全流域综合治理
从空中俯瞰,宁武汾河湿地公园犹如披上了五彩斑斓的外衣,这里植被丰富,有红色的枫叶、黄色的落叶松,汾河水犹如一条玉带穿过。
宁武是汾河的发源地,汾河水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东寨镇楼子山下水母洞,清澈的汾河水从洞口源源不断地流出,站在岸边可以看到水底的鹅卵石粒粒可辨,清澈见底。从这里开始,汾河流经宁武县境内一共42公里,最终从潘家湾流出宁武。为了保护母亲河的源头,更好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当地展开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太原市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区建设项目,北起汾河三期末端2号闸,南至介休义棠镇文峪河入汾口,全长97公里,工程建成后将新增湿地6800亩,有效改善汾河水环境和两岸生态,为把汾河打造成水利长廊、文旅长廊、生态长廊作出先行示范。
在汾河下游,针对汾河湿地进行的生态修复和治理从未停止,多年来万荣县加强植树造林、建设人工生态湿地,种植水草,自然降解水中污染,水质得到不断提升。
山西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工作,以河源保护修复、河流生态化恢复、两岸绿化为核心,实施汾河上游综合治理、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区和汾河下游水系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汾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2022年12月13日,联合国对全球10项开创性工作进行了表彰,颁授“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奖项,中国的山水工程位列其中,这中间就包括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一共有81个项目,现在已经全部完工,进入了验收阶段。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曾波介绍,汾河中上游山水项目的亮点:一是项目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河流水系及水生态保护恢复、造林绿化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用地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类,是以流域为修复治理单元,实现了生态修复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二是项目位于国家“三区四带”极重要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区域,实施后能有效缓解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三是通过绿化造林、水土保持和农用地综合整治给当地的百姓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产业化。通过治理,2021年汾河中上游地表水控制断面全年达到或超过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汾河流量断面考核全年无断流,汾河中上游真正实现了天蓝、水清、土净相得益彰的美好画面。
全省域保护治理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我省把“两山七河一流域”作为实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流域和区域,大力推进“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两山”指吕梁山和太行山,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83%,涉及11个设区市、81县(市、区),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七河”指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和大清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我省组织实施了以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漳河为重点的京津冀上游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以沁河、涑水河为重点的黄河中游(山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稳定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2022年10月26日,我省成立了“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这也意味着“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曾波说:“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走向协作化、制度化。目前我们除落实好现有汾河中上游山水项目收官之外,正在积极筹划2023年申报国家项目,将从国家‘三区四带’生态格局出发,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各市要积极谋划本区域山水项目,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项目储备、申报和实施,积极推进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山西坚持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目标牵引,统筹推进流经县、流域区、全省域保护治理。流经县坚决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模式。流域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动城镇、农业、生态等不同空间单元协调发展。
一泓清水入黄河,见证的就是山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